摘要:近期,多個國家出現(xiàn)猴痘病例,使世衛(wèi)組織敲響了警鐘。為了防止我國猴痘病例的出現(xiàn),我們需要從猴痘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解,從而得到合理有效的方式來預防猴痘。
近期,英國、葡萄牙、美國等多個國家相繼報告發(fā)現(xiàn)猴痘病例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發(fā)布猴痘疫情暴發(fā)預警稱,未來可能發(fā)現(xiàn)更多病例。下面來簡單了解一下猴痘。
什么是猴痘?
猴痘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,在1958年被首次發(fā)現(xiàn),當時在一組用于研究的猴子中出現(xiàn)“痘狀”傳染病,因此被命名為猴痘。
猴痘病毒與新冠病毒一樣,擁有著不同的變異株。目前的兩種變異株,一種是西非株,致病能力相對較弱,病死率大概在1%;一種是中非株,致病能力強,病死率大概在10%。
猴痘與天花的關系
1、是近親,都是正痘病毒
正痘病毒屬還包括痘苗病毒、牛痘病毒和其他幾種與動物有關的痘病毒。這些病毒在抗原性、生物學特性、形態(tài)、結構等方面十分相似。
2、典型臨床表現(xiàn)相似
如感染者初期為全身性紅斑或皮疹,隨后發(fā)展為軀干部、臉部、手掌和腳掌的丘疹,丘疹再發(fā)展成為囊皰,形成膿皰并結痂,通常皮疹出現(xiàn)10天后結痂脫落。
3、臨床致病性和感染傳播特性不同
猴痘人際傳播“效率”遠低于天花、癥狀明顯輕于天花。
圖片來源:攝圖網(wǎng)
人是如何感染猴痘的?
1、動物傳人
直接接觸被感染動物的血液、體液、皮膚或黏膜損傷部位等,或食用烹飪不當?shù)母腥緞游锒际?ldquo;動物傳人”的風險因素。
2、人傳人
與被感染者“親密接觸”,即密切接觸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、皮膚損傷部位或被污染的物品等將有被傳染的風險。若長時間面對面接觸被感染者也可能發(fā)生呼吸道飛沫傳播。猴痘也可以通過母嬰傳播。
如何預防?
1、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區(qū),應避免與野生動物接觸,特別是要避免在無防護情況下接觸患病或因該病死亡的動物的肉、血液或其他部位,食用肉類必須徹底煮熟。
2、旅行期間或從流行地區(qū)返回后,如發(fā)現(xiàn)任何疾病都應向衛(wèi)生專業(yè)人員報告,包括有關最近所有旅行和免疫史的信息。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