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對于有些人,洗澡很糾結(jié),脫完衣服前就開始琢磨:是先洗頭還是先洗身體?是用香皂還是沐浴露
今天我們來聊聊 5 個關(guān)于洗澡的謠言,讓大家今后的洗澡都簡單點。
1、網(wǎng)上流傳著正確洗澡順序是:洗臉,洗身,再洗頭。
較后洗頭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:有說先洗頭,寒氣和涼風會進入頭皮,也有說先洗頭會導(dǎo)致頭部血液流通不暢,甚至導(dǎo)致猝死......
真相——看個人習(xí)慣!
其實,不論是先洗哪兒,對身體的影響都差不多。只是不同的人可能存在一些體驗上的差異,但說它會猝死就夸張了。
比洗澡順序更重要的是合適的水溫以及合適的洗澡時間!
2、洗澡水高溫殺菌。
很多人覺得高溫殺菌,且溫度越高,洗得越干凈。這說法乍一聽還挺有道理,但是不知道他因此燙傷之后會做何感想。
真相——水溫標準因人而異。
49 ℃的水接觸大概只需要 10 分鐘就會燙傷;而 60 ℃ 以上的熱水,接觸十幾秒就可能發(fā)生深度燙傷了。況且,洗澡的真實目的不是為了殺菌,只是為了「除垢」。
3、洗澡至少每天一次甚至一天兩次。
有些人是因為愛干凈、有些人是享受洗澡的過程,往往一呆就是 1 小時以上,還有人借機思考人生...
真相——每隔 2~3 天洗一次,一次洗 10~15 分鐘就夠了。
在浴室呆久了,可能會因為室內(nèi)密閉、不透氣,導(dǎo)致身體缺氧、供血不足,從而出現(xiàn)胸悶、喘不過氣的現(xiàn)象。
因此,一般淋浴 10~15 分鐘完全足夠了,就算是泡澡,較好也不要超過 20 分鐘。
4、洗澡時得使勁搓澡。
有的人洗澡總喜歡使勁搓,把皮膚搓紅了,才覺得爽,甚至如果不搓點東西出來,就沒有成就感。
真相——搓澡可以,但沒必要使太大勁。
我們皮膚表面有一層「保護屏障」,可以阻止灰塵、細菌等進入身體,也可以起到保濕作用,搓痛了就會破壞皮膚的保護屏障,導(dǎo)致皮膚過敏,容易干癢。
5、經(jīng)期不能洗澡
很多女性在經(jīng)期,就既不洗頭也不洗澡,擔心「大姨媽」來了洗澡洗頭會頭痛。
真相——可以淋浴。
這種頭痛大多數(shù)跟身體激素水平的改變有關(guān),不管你洗不洗,頭疼的概率不變。
較后,借由洗澡辟謠這個示例,小諾還要向大家科普一個保險小知識:
因為洗澡而直接患病的人少之又少,但因為洗澡而摔倒的人卻不勝枚舉,尤其是老年人,尤其應(yīng)該為其選購一款意外險。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