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雖說造血干細胞是治療大多嚴重血液疾病的最有效方法,但是其中也是存在著巨大的風險,甚至可能會失敗。那么,移植失敗后該怎么處理呢?
造血干細胞移植是屬于一種器官移植,從正常人體的骨髓轉移到病患的體內(nèi),重新建造患者身體的造血功能,并且增強免疫力,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主要用于治療一些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疾病、先天免疫缺陷綜合征、急性白血病以及再生不良性貧血癥。由于骨髓的生存期有效,移植成功的患者一般可以增加3年以上的壽命。
雖說干細胞移植是治療大多難治的血液病最有效的辦法,但是造血干細胞移植通常也是有很大的風險的,而且花費也是很高的。其中如果是自體移植的話,風險相對來說會低一些,主要體現(xiàn)在復發(fā)和感染方面。如果是異體移植,那么面臨的風險就更多且更嚴重了。主要有:
一、移植物抗宿主病:當外來的造血干細胞在患者的體內(nèi)安全生長之后,一般會慢慢演化成一種反客為主的現(xiàn)象,即侵害患者體內(nèi)其他正常的細胞。主要表現(xiàn)為肝功能損害、腹瀉、皮疹等等。一旦有這種反應的都是十分嚴重并且會持續(xù)很長時間的。
二、感染:如果患者身體的免疫力比較低,那么在移植之后,至少是一年之內(nèi)都是很容易被各種細菌、病毒等感染的。
如果真的有出現(xiàn)嚴重的并發(fā)癥,那么對身體的影響肯定是很大的,不僅會降低生活質量,還會加大治療的風險。甚至有些人會出現(xiàn)移植失敗的情況,主要與供體和受體治療的HLA不相符,非清髓性移植以及移植后病毒感染對患者造血功能和去除T細胞的抑制方式有關。
圖片來源:攝圖網(wǎng)
根據(jù)患者原本疾病的不同,造血干細胞移植失敗的情況主要可以分成一下兩種,其應對的方法也是不同的。
1、良性疾病
如果患者原先患上的是良性疾病,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。當出現(xiàn)移植失敗的情況時,可以直接再次輸入供體提供的造血干細胞,或者重新進行一次造血干細胞移植即可,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影響。
2、惡性疾病
如果患者原先患上的是惡性疾病,比如急性白血病、骨髓癌或者淋巴癌等惡性疾病,當出現(xiàn)移植失敗的情況時,首先要讓患者進行化療或者細胞免疫的治療,讓患者的身體情況達到緩解。緩解之后可以再次輸入供體的造血干細胞,使患者的造血干細胞得以重新輸入。也可以做二次移植,這是一種常用的處理干細胞移植失敗后的方法。
上一篇
下一篇